十年前打生长激素后悔了,长高的最有效方法
有打过生长激素最后长高的案例吗
王春林,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从事小儿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诊治矮小问题、生长激素缺乏症、肥胖症等内分泌疾病。
在儿科看诊几十年,我的主要患者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虽然家长们带孩子来看诊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被关注的还是身高问题。
一则真实案例:孩子检查一切正常,就不需要治疗了吗?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年8月份,一大早上有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星星来看诊,她说因为工作忙,一直忽略了孩子的身高问题,孩子是有点矮,但她觉得再等等孩子总会长高的。前一天星星回家哭说小朋友们都叫他“小矮人”,她拿尺子帮孩子测量,发现5岁的星星身高只有103cm,感觉问题比较严重了。为此,星星妈妈一晚上都没睡好,赶紧带孩子来看诊了。
我查了一下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5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111cm,星星的身高,正好在其同龄人平均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我们为星星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是特发性矮小,建议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妈妈表示不理解,她认为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各方面检查都很正常,那就说明没有病。既然检查显示生长激素不缺乏,等几年也许就长高了,没必要使用生长激素。
其实,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认为只有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生长激素不缺乏还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由于家长的不理解,让一些孩子错失了长高机会,等孩子骨骺闭合后再后悔就晚了。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并非只有生长激素缺乏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不缺乏也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我们知道,除了先天遗传因素,饮食、睡眠、运动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也很大,哪怕父母不高,好好发挥后天影响因素,也能让孩子获得满意的身高。但如果孩子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说明孩子已经属于矮小范畴,身高已经落后得比较多,靠饮食、运动、睡眠等身高管理手段已经很难实现追赶,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像上述星星的诊断情况,他属于特发性矮小,是指目前为止尚不能明确病因的矮小。特发性矮小是儿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矮小患儿的60%-70%左右。从临床特征上来看,特发性矮小的孩子出生时正常,四肢和脊柱正常,身体比例正常,没有慢性器质性疾病,没有心理疾病,饮食上也很正常,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话,生长激素分泌峰值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孩子看不出异常,也检查不出任何病变因素,就是身高比同龄人矮小。
由于特发性矮小在临床上暂时还无法明确病因,不少家长就从字面上理解,认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抱着“晚长”“二十三蹿一蹿”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蹿个儿,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等孩子骨骺闭合了,才开始找治疗办法,但此时已经晚了。特发性矮小的孩子,不妨碍正常生活,但可能对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影响,比如矮小孩子可能会胆子比较小,社交上有一定的困难,会在就业、婚恋等事情上遭遇一些挫折,严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当孩子因为个子矮来看诊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安排做一系列检查,其中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用于检查孩子的生长激素是否缺乏。但是激发试验只能反映生长激素分泌峰值是否正常,没办法反映生长激素分泌总量和生长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更不能反应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的功能是否正常。在特发性矮小的孩子中,可能有部分孩子属于生长激素分泌紊乱或是对生长激素敏感性不足,或者是生长激素转化为IGF-1时存在某种缺陷。
对于特发性矮小的孩子,虽然生长激素不缺乏,但也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帮助孩子长高。2003年,美国FDA就批准特发性矮小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适应症,补充外源性的生长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孩子体内的缺陷,从而有效帮助孩子长高。
打生长激素来长高,对身体有害吗
生长激素是由人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肽类蛋白,它主要通过刺激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从而促进骨骼生长。近年来儿童身材矮小已成为不少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儿童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大约占人群的3%,治疗身材矮小曾是世界级的难题,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童矮身材的治疗有了很大的突破,矮小孩子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健康长高。目前我国生长激素的制备技术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不单有短效生长激素,还有世界上唯一投入临床使用的长效生长激素。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它只需要一周注射一次,便可以提供孩子一周所需要的“长高能量”,打破每日注射的不便和束缚。有研究表明,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使用3年后,依然能让小朋友们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更好地助力长高。生长激素用于治疗身材矮小的临床效果,取决于开始治疗的年龄、骨龄以及营养供给等因素。一般开始治疗年龄愈小,效果愈好。生长激素缺乏症引起的矮小,一般用药后第一年可以增长10~12cm。如曾滥用其他药物而使患儿骨龄增加,则明显影响治疗效果。生长激素的疗程一般可持续至骨骺闭合为止,其间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以监测疗效、保证药物效果。治疗期间还应注意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应补给左旋甲状腺素等。
生长激素有副作用,打过的人进来说说,没打的进来谈谈自己观点!
生长激素的作用主要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矮小症,主要的副作用有:
1,可能引起人体产生对生长激素的抗体反应,从而影响内源性生长激素的活性及导致激素分泌紊乱。
2,如果是过了发育期,长骨的骨骺已经闭合,出现生长素的分泌增加,或者是额外注射生长素,则可以导致肢端肥大症的。
3,人体有反馈机制调节,生长激素的过量使用使得自身原本分泌的生长激素水平下降。
4,有些会引起高血糖的,或者有的家里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扩展资料:
生长激素的剂型、用法及用量:
生长激素的剂型:有水针剂、粉针剂两种剂型。水针剂可以直接使用。粉针剂需要自行配制后才能使用。
生长激素的用法:
普通生长激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
长效生长激素:每周一次,睡前皮下注射。适用于经济条件好、或因住校等原因不便每天注射生长激素的人群。
生长激素的用量:
生长激素缺乏症:每天每公斤体重0.1单位。
非生长激素缺乏性身矮:每天每公斤体重0.15-0.2单位。
在治疗过程中,生长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变化及疗效适时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健康报网-热门话题:小心!乱用生长激素会“伤心”
后悔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真后悔给女儿使用生长激素
有些家长在小时候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方面有些问题,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遗传到这样的问题,那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带宝宝去检查一下骨骼的发育程度。因为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孩子们发育到什么情况都是未知的,所以只能依靠技术的检测来判断。若是发现孩子生长发育的程度不好,医生也建议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给孩子在适当的年龄打生长激素的。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后悔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说真后悔给女儿使用生长激素呢?
生长激素是用于治疗缺乏生长激素而导致的身高矮小的患者,目前生长激素主要有粉剂和水剂两种,都是通过打针方式注射到人体内。很多人谈激素色变,但是其实这个生长激素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可怕,很多临床试验都证明了在严格规范用药的情况下,打生长激素是安全可靠的。不过也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打生长激素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一些家长后悔给自己的孩子打生长激素,可能就是因为其副作用。一般来说,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出现疼痛、红肿等感觉,几天内会消失,但是也还是会有些别的副作用。
一些人在注射生长激素后,可能体内的血糖会发生变化,引起高糖血症等;长期注射的话,少数人体内会产生抗体,影响疗效;要是用药不规范,长期过量注射还会导致肢端肥大症的出现;且要是人体内有肿瘤,打生长激素可能会导致肿瘤的生长。此外,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影响生长激素的疗效。
所以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最好是在孩子们还没有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人,大概男孩子在11-12岁,女孩子大概在10-12岁左右。若是孩子们已经出现正常的生长趋势的话,就不需要再进行注射了。在打生长激素前要做好全套的检查,确认孩子没有代谢类疾病或者肿瘤,在注射生长激素后的半年内最好每个月都去复诊一下,谨遵医嘱。
除了打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外,平时也要给孩子适当增加营养,培养其规律的作息习惯。
家长为什么会后悔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不是令人长高的“万能药”,并不会对所有人都有作用,对不符合生长激素增高的患者一旦采用,还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若家长盲目地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可能会适得其反,它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已经进入青春期的矮身材青少年,因为骨骺闭合或接近闭合,用生长激素更无效,其他药物或疗法也是不会有效的。
由于性激素提早释放,虽然在早期身高暂时会比同龄孩子高,但由于性激素的刺激,骨成熟变早,骨骺会提前闭合,透支了生长潜能,导致生长期缩短,使身高发育过早停止,最终导致身材矮小。
扩展资料
孩子长身高的方法
1、睡眠:
孩子长高主要受到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时到凌晨2时之间,入睡后35~45分钟开始分泌量增加,因此最好在晚上9~10时之前上床睡觉,每晚保证孩子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2、饮食:
想让孩子长高,要保证孩子营养充足且均衡,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的蛋白质是人体长高的主要原料,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供给。瘦肉、鱼、虾等海产品,动物内脏、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都是较理想的优质蛋白来源。
以上是小篇为你收集整理的十年前打生长激素后悔了相关内容,不知你是否能够从中间找到有用的信息呢?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十年前打生长激素后悔了,长高的最有效方法 信息,记得收藏本站哟。
文章来源:绊嘉妇幼
http://banjia0537.com/post/651.html